三国乱世中的家族抉择:夏侯霸投蜀始末
公元249年,魏国爆发高平陵之变,司马懿彻底掌控朝政。为巩固权力,他开始大规模清洗曹魏宗室,夏侯家族作为曹魏姻亲自然难逃厄运。此时的夏侯家自名将夏侯渊战死后已日渐式微,家族中能担重任的仅剩雍凉都督夏侯玄与其叔父夏侯霸。
驻守边关的夏侯霸敏锐察觉到洛阳的血腥气息,他力劝侄儿拥兵自保:司马懿设的鸿门宴去不得啊!可年轻的夏侯玄却执意赴京尽忠。眼见劝谏无果,夏侯霸明白留下必死无疑,只得踏上逃亡之路。
放眼天下,这位名门之后有三个选择:落草为寇有辱门楣,投吴国要穿越整个魏国追兵围堵,而蜀国虽是最优解却让他踌躇——毕竟蜀将黄忠曾斩杀其父夏侯渊,自己又常年与蜀军交战。但转念一想,蜀后主刘禅可是自己的表侄女婿!原来当年张飞强娶的采柴少女,正是夏侯渊的族妹,她所生之女后来成了刘禅的皇后。这层姻亲关系,最终促使夏侯霸决定冒险入蜀。
说起这段渊源,要追溯到建安年间。那时刘备暂居曹操麾下,张飞在郊外偶遇采柴的夏侯氏少女,强娶为妻。这位夏侯夫人后来生下女儿,正是刘禅的敬哀皇后。如此算来,夏侯霸与刘禅实为表亲。当他在阴平古道粮尽马绝、腿伤难行时,正是刘禅派出的接应队伍救了他一命。
成都皇宫里,刘禅拉着这位表叔的手宽慰道:令尊是战阵中意外身亡,并非我先父所为。一句话将刘备摘得干干净净。更令人意外的是,夏侯霸带来的魏国军情让大将军姜维如获至宝,这位曾经的死敌竟成了北伐先锋。这段充满戏剧性的投奔,既展现了乱世中的人性抉择,也印证了没有永远的敌人的政治智慧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