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德必須向人的等級低頭。
平等主義
编辑
許多倫理都屬於平等主義,像基督教中強調的「上帝之前人人平等」、康德的倫理學中也賦予人都具有相同的尊嚴和價值,就連在功利主義那裡,在計算最大快樂值時,每個人的感覺都被納入同等的考量。但尼采極力反對這種觀念,他認為每個人的心性素質都是不同的,「人並不平等,他們也不會變平等!」 [26]。他鼓吹人人平等更無正當性,因為這種概念有礙於人整體素質的提升,他形容「平等的說教者」是「毒蜘蛛」[26]。
普遍主義
编辑
普遍主義也是常見的倫理觀念,其基本概念為:一道德律應該被推廣到所有人身上。尼采則認為每個人的素質、性格都不相同,對應的道德義務也該有所差別,「對高等人是營養和愉悅的東西,對非常不同的低等人一定接近是毒藥。一般人的德性對哲學家也許意味著惡習與弱點。」[27]。他進一步闡述每個行為的特殊性:「任何人仍認為『在這種情況下,每個人都會這麼做』就是還沒有對自知邁出五步。則的話他就會知道根本沒有,也不能有一樣的行動。」
自由意志
编辑
不像存在主義,尼采並不認為人有充分的自由意志,「一個人本質的命定性不能由所有那曾經是以及將會是的命定性分開。」[28]。自由意志即是把意志當作不能再追溯其因的自因,他說自因是:「目前為止被人想出來最佳的自相矛盾。」[29]。那當初為什麼會有自由意志這種理論的出現?尼采的回答是;「人被認為是自由的以便他們可以被判斷或懲罰。」
惡之存在
编辑
一般而言惡往往被視為欲除之而後快的東西,但尼采認為惡的存在是有價值的,它有刺激人類的功效:「所謂善就是能保護人類的,所謂惡就是不利於人類的。但事實上,惡的刺激所帶給人類相當程度之事當且不可或缺的保存維護上,其影響是和善一樣的— 只是它們的作用不同罷了。」[30]
奴隸道德
编辑
主条目:主人-奴隸道德說
尼采在道德批判上另一項成就即是提出了主人-奴隸道德說,以心理的角度剖析道德中奴隸道德的成分。尼采認為道德的起源是當弱者被強者欺凌時,便運用他們的精神力量,製造出良心譴責、善惡等來抵制強者的進犯。奴隸道德通常帶著怨恨及衍生而來的反動心態。例如企圖將具有創造力量的強者的價值拉平,而將他們的特性,轉換為成具倫理意義的「惡」;自己身上軟弱的性質,轉換成「善」等。尼采因為根本不相信有先於人存在的道德來源,所以以奴隸道德來質疑傳統道德(尤指基督教道德)來源的正當性。